• 关注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健康知识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经济压力加剧,引发广泛的心理不适,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热点。
    详情

    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逐渐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公众普遍缺乏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因此不仅需要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服务,提升诊疗能力,还应加大对公众的科普宣传,提升知晓度和求知意识。

    图片1.png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相同。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它不仅包含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因素。

    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患抑郁症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果。

    【什么样的人会容易得抑郁症?】

    目前来讲,抑郁症还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像家族遗传,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悲观的人格特征,有没有精神病史,有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还有酗酒,滥用药物等,这些和抑郁症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1.高压的职业人群,比如从事脑力劳动的,而且工种比较单纯,重复性比较强,人际交往比较少的,这样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症。

    图片2.png

    2.老年人群,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原来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不断丧失,又会出现各种躯体疾病,所以老年人,也是一个高发人群。

    图片3.png

    3.根据流行病学,青少年也是高发人群,比如说学业的压力;家庭关系不协调,比如离婚家庭,亲子关系不恰当;此外,还有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所以,青少年也是抑郁症高发人群。

    图片4.png

    4.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说产前产后的抑郁症、对疾病过度的恐惧,和得了各种疾病后的抑郁症等。所以,对这些特殊人群,应该是重点要关注的。

    图片5.png

    【如何正确相处抑郁朋友】

    01

    多理解

    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各类症状表现的背后,不是懒惰和任性,而是疾病在作怪。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去尝试多理解他们。

    02

    多倾听

    专注、不加批判、用心地去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认真倾听才能拨开患者行为表象的迷雾,理解和看到背后的真相。

    听他们表达身心不适和顾虑,听他们在讲述中慢慢地重新定位自己,听他们讲述也许我们不知道的一些感受和经历……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03

    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通常很脆弱,需要被关心和爱护,隔离掉一些不必要的责任、要求和影响。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的躯体不适,同时也要带他们及时就医,不要觉得“抑郁不是个好事儿,咱们谁也不能往外说”。

    图片8.png

    04

    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 “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可以说“我会和你一起度过”。要知道,抑郁是疾病,它的病因很复杂,目前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如同感冒、糖尿病一样,我们无法选择患和不患哪种疾病。

    05

    不要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请你明白,患者生病不是谁的错,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此外,患者有很多事情做不到,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他们的配合度是需要不断磨合、治疗和改善的。

    06

    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这会帮助患者及其亲友拥有最好的支持和保障。

    图片7.png

    【保持心理健康小贴士】

    正确认识抑郁症,重视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管理,重视自我情绪管理,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

    1. 减少负性社会心理因素,打造温暖的家庭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 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和应对技能,改变自己的认知态度,积极面对压力和挫折,以阳光的心态生活、工作。 

    3. 建立起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在孤独困难的时候有人陪伴、帮助。

    依靠专业力量,积极有效应对:任何人对抑郁症都没有“免疫力”,除了努力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外,一旦确诊抑郁症,还要积极面对,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温馨提示】

    如果发现抑郁持续时间较久、强度较大,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比如失眠、身体不适、学习工作效率显著降低,或者频繁出错,甚至无法上学、工作,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和沟通等,且很难通过自我调节而有所改善,就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关注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

  • 原阳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名称:原阳县社会心理服务办公室

    地址:原阳县民主路大商道国际购物广场东侧约130米

    电话:0373-7573888